本文目录一览:

  • 1、生育保险怎么报销?
  • 2、生育险有哪些报销
  • 3、生育险怎么报销,可以报销多少
  • 4、生育保险怎么报销?能报销多少
  • 5、生育保险如何报销
  • 6、生育险怎么报销

生育保险怎么报销?

生育保险报销流程,是指用人单位及职工本人就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等费用,男职工在配偶生育期间的看护假假期津贴向统筹地区生育保险基金报销的程序。

用人单位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

1、社会保险登记表;

2、参加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人员增减表;

3、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工伤和生育保险申报汇总表。

生育女职工需要提交的申报材料:

1、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医疗部门出具的婴儿出生(死亡)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3、生育女职工、计划生育手术职工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职工生育医疗证审领表;

5、企业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证申领表;

6、企业职工生育医药费报销申请单;

7、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核准结算表;

8、企业职工生育保险外地就医申请表;

9、生育医疗费用票据、费用清单、门诊病历、出院小结等原始资料;

10、收款收据。

生育险有哪些报销

一、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二、超出规定的医疗服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的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

三、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他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

四、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拓展资料:

报销条件

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用人单位已为职工缴纳一定时间的社保;各地政策不同,如北京市要求连续缴纳社保9个月,广州市要求累计缴纳社保1年,上海市要求生产当月在缴纳社保即可;

2、已办理参保备案,并在当地生育;

3、当地人社局要求的其他条件。

范围

一般规定

1、生育医疗费。

女职工生育的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超出规定的医疗业务费和药费(含自费药品和营养药品的药费)由职工个人负担。

女职工生育出院后,因生育引起疾病的医疗费,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其它疾病的医疗费,按照医疗保险待遇的规定办理。女职工产假期满后,因病需要休息治疗的,按照有关病假待遇和医疗保险待遇规定办理。

2、生育津贴。

女职工依法享受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广东省规定

1、生育医疗费。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内,因为妊娠、生育或者终止妊娠发生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

2、生育津贴。

女职工产假期间享受生育津贴。生育津贴以所属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规定的产假期计发。生育津贴低于本人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

生育津贴=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

产假计算:

(1)基本产假98天,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生育时遇有难产的(如剖腹产、Ⅲ度会阴破裂者),可增加产假30天;

(3)怀孕不满四个月流产的,根据医务部门的意见,给予15天至30天的产假;

(4)怀孕四个月以上(含四个月)流产的,给予42天产假;

(5)自愿生育独生子女的,增加35天;

(6)晚育的,增加15天;

3、一次性分娩营养补助费。

按所属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具体比例由统筹地区人民 *** 确定。

4、计划生育手术费用。

包括职工因为计划生育实施放置或者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手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5、男职工假期津贴。

已参保的男职工按规定享受的看护假假期津贴,以所属统筹地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规定的假期时间计发。

看护假津贴=当月本单位人平缴费工资÷30(天)×假期天数

生育保险基金不予支付下列费用:

1、不符合国家和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的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项目及相关就医管理规定的费用;

2、因为医疗事故发生的费用;

3、分娩期外治疗生育并发症的费用。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育保险

生育险怎么报销,可以报销多少

【法律分析】:1、生育保险的报销标准没有统一规定,生育险报销包括医疗费用和计划生育手续费用,报销比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规定,一般女方生育险可报75%,男方生育险可报50%,只能报一方;2、生育津贴发放标准一般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规定的假期天数;3、一次性生育补贴:流产400元、顺产2400元、难产和多胞胎生育4000元,仅限女方生育保险享受。生育险报销水平以当地社保政策为准,产假长短还受用人单位的管理制度影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五条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三条 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第五十四条 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

第五十五条 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

(一)生育的医疗费用;

(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

第五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

(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

(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生育保险怎么报销?能报销多少

社保是每个人都会参保的,其中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是大家比较熟悉的。除了这两个保障外还有生育保障、失业保障、工伤保障。今天来介绍一下生育保障,也就是常说的生育险。

一、生育保险该怎么报销

1、报销材料

身份证及复印件、《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原件复印件)、医学诊断证明书(有的是要求医院小结)复印件、所有收据、处方(中、西药费)原件,按日期先后顺利整理齐;

如果是灵活就业人员,那么还需要额外资料:社保卡、结婚证(女方复印件)、生育险申请表、银行卡号等。

2.报销流程

在职人员需要将以上这些资料交给公司人事,然后人事上交资料到当地社保部门,公司对接,到账的是公司账户,然后公司扣除社保之后,将剩余部分发放至个人银行卡中。

二、哪些费用可以报销

生育保险的报销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生育医疗费用报销以及生育津贴。

1、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包含有生育医疗费用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的报销。其中生育医疗费用报销包含产前检查费用、分娩手术费用、生育期间住院费用以及符合报销条件的药物费用。计划生育费用则包括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术、引产术、绝育及复通术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2、生育津贴是职工生育期间可以领取的“工资”,生育津贴的计算 *** 如下:生育津贴=上与年度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标准/30天*产假天数(顺产天数为98天,如果是多胞胎生育,每多一胎增加15天产假)。

生育保险如何报销

提交身份证、夫妻双方结婚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证、宝宝出生医学证明、生育登记服务证(即准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出院记录原件、住院费用清单原件。在医院的社保科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报销即可。

具体流程如下:

1、报销材料:身份证、夫妻双方结婚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证、宝宝出生医学证明、生育登记服务证(即准生证)原件及复印件、出院记录原件、住院费用清单原件。

2、报销步骤:所在单位缴纳生育保险时间达到当地社保部门的期限,一般是半年或一年以上。

3、报销时间:般是生育分娩出院以后交齐相关证件后办理。一般宝宝的《出生医学证明》要在当地的妇幼保健等机构办理,出院当天是办不了的。也有半年内有效,或者是三个月内,或是一个完整年度。

4、办理机构:在医院的社保科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可以咨询医院社保科或是社保大厅。

5、报销方式:生育保险报销分为按实际生育费用的比例报销和定额报销。按比例报销,按照生育住院总费用的85%或其他比例报销,定额报销的,即无论生育住院发生的实际费用是多少,都按一定的金额发放。

生育险怎么报销

【法律分析】:报销使用条件,职工在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时使用,所在单位缴纳生育保险时间达到当地社保部门规定的期限,一般是半年或一年以上,具体由地方 *** 的生育保险报销政策规定,各地没有一致的标准。报销时间,一般是生育分娩出院以后交齐相关证件后办理。一般宝宝的《出生医学证明》要在当地的妇幼保健等机构办理,出院当天是办不了的。也有半年内有效,或者是三个月内,或是一个完整年度,询问清楚,以免过了时间无法报销

【法律依据】:国务院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第五条 女职工生育或流产后,由本人或所在企业持当地计划生育部门签发的计划生育证明,婴儿出生、死亡或流产证明,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手续,领取生育津贴和报销生育医疗费。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生育险报销